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蒋介石晚年坦言:败逃台湾无悔,此生最大不甘,是听了斯大林此话

2023-06-12| 发布者: 新荣新媒体|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专打医疗事故官司的律师事务所有哪些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蒋介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枭雄,成败荣辱最终都在他的人生岁月中留下了深刻的一笔。但仍不禁令人发问,最终流亡宝岛台湾的“委员长”,他一生中最骄傲和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最骄傲的事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最后悔的事情蒋介石却亲口说过,这件事并不是败退台湾,也不是九一八拱手让出东北,而是跟苏联的铁人领袖斯大林的一句话有关。

这就不禁令人发问,蒋介石终其一生也未与斯大林谋面,为何斯大林的一句话就让蒋介石挂恨终生?这件事还是要从晚清说起。

外蒙风起

从地图上看,今天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夹着一个名为蒙古共和国的小国,今天的蒙古共和国贫穷且弱小,这是因为外蒙古本就是从中国领土上下扯下来一块所建立的缓冲国,直到清末外蒙古仍然是中国的一部分。

晚清时期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黎民百姓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外蒙古人民也自不例外,清朝政府在外蒙摊派了沉重的赋税,引起了广大外蒙古人民的不满。但一小撮蒙古王公却利用这股不满试图谋求独立,更是与狼子野心的沙俄侵略者勾结。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的全部精力集中到镇压革命之上,无暇顾及外蒙事务。1911年11月,外蒙古的土谢图汗部亲王杭达多尔济认为良机已到,悍然勾结俄国帝国主义试图独立,俄国军队和土谢图汗部的军队包围了清朝在外蒙的行政机关,并将清朝的官员驱逐出境。

土谢图汗部亲王杭达尔多济

同时拥戴外蒙的宗教领袖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大汗,建立所谓的“大蒙古国”。但这个所谓的大蒙古国根本没有获得国际上除了沙俄任何国家的承认,中国的清政府还是后来的北洋政府都没有承认这个所谓“大蒙古国”的合法性。

随后的1912年里,在俄国主子的帮助下,“大蒙古国”已经驱逐了清政府在外蒙的所有驻军和行政人员,这让他们的野心更加膨胀,竟敢打着“统一蒙古”的旗号侵入内蒙古,但此时中国的辛亥革命已经胜利,北洋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913年10月下旬,北洋军轻松地将外蒙军队驱逐出内蒙古,给“大蒙古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军事上的胜利也为中国在外交舞台上创造了条件,随后中国政府与沙皇俄国展开了谈判。最终在1915年中俄签订了《恰克图协议》,协议中取消了“大蒙古国”,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但中国要册封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呼图克图汗”,并赦免外蒙的分裂份子,给予蒙古自治。虽然中国做出了很多妥协,但仍然保留了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争取国家完整的一次胜利。

俄国介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碎了俄国沙皇的王冠,俄国陷入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红军、白军、各地的独立分子和外国干涉军在俄国大地上横行。俄国此时已经自顾不暇,更没有实力去在外蒙古问题上与中国对抗了。

外蒙古上层自然见风使舵,再次想到回归中国的好处,同时也害怕俄国内战的乱局波及蒙古,请求中国政府派遣军队进入外蒙古“保护外蒙古安全”。1919年外蒙古的“外交部长”车林更是向中国政府请求废除俄国与中国在蒙古问题上的一切限制,撤销蒙古的“自治”,恢复中国在外蒙古的外交和军事权力。

这本是中国完全恢复在外蒙一切主权的绝佳机会,但历史似乎在这里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皖系军阀徐树铮为了争取抢夺收复外蒙的头功,急忙派遣徐树铮将军带兵北上进入外蒙古,进行“撤治”。1919年10月29日,徐树铮进入外蒙古,孙中山听闻此举深受感动,称徐树铮为当代“班超”,并称“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1919年外蒙古举行撤除自治恢复中国主权的仪式

但徐树铮虽然是一位收复外蒙,捍卫国土的将军,但他并不是一位善于治理,懂得安抚人心的干吏。进入外蒙古后,徐树铮操之过急,采取了许多不尊重当地习俗的粗暴措施,引起了蒙古人民和蒙古王公的强烈不满,再次开始思考独立问题。

蒙古王公们向红军、白军乃至日本人都发出了求援信。此时俄国内战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红军和白军在西伯利亚展开激烈的厮杀,双方都看中了外蒙古这片辽阔的土地,试图将外蒙古拉入自己的阵营。

白军将领谢苗诺夫和恩琴在日本人的支持下进入外蒙,试图扶持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蒙古大汗”。红军也开始试图扶持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建立“蒙古人民党”。

徐树铮将军

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俄国势力重新进入外蒙古,徐树铮的外蒙驻军却要因为打内战而退出外蒙古。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军阀为打内战调徐树铮部离开外蒙古,而随后皖系在战争中失败,徐树铮本人也被直系军阀通缉而被迫逃入外国大使馆。

这一切都让外蒙古的中国官员和驻军感到动摇,而外蒙古的独立势力和俄国人更是深感时机已到,加速了推动外蒙独立的进程。

之后的历史便为人所熟知,苏俄扶持的蒙古人民党在俄国红军的帮助下占领了外蒙古,在1924年后建立了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苏俄以及日后的苏联都加紧了对外蒙古的渗透和控制,彻底将外蒙古变成了一个苏联的傀儡国家。外蒙与中国的这一别,便是永远。

无奈低头

虽然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在1924年后就事实上独立,但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从未放弃争取外蒙古回归的斗争,多次向苏联发起抗议,并强调中国对外蒙古的绝对主权。

但遗憾的是,此时中国沉陷军阀混战之中,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拿不出精力去处理外蒙问题。更重要的是,日本人鲸吞整个中国的野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日矛盾俨然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而中苏之间的矛盾处于次要地位。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正式拉开序幕,为期8年的残酷战争让英勇的中国人民流尽了鲜血,但由于战术战略上的失误和中日之间的国力差距,到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际,日本军队仍然无耻地在中国大地上横行,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认为单靠中国独自作战,无法完成将日本驱逐出东亚大陆的任务。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选择将这一重任交给苏联,让苏联出兵击败盘踞在中国和朝鲜半岛上的日寇。

但斯大林岂是吃素的?见同盟国有求于苏联,斯大林自然是狮子大开口,提出了一系列条件来换取苏联出兵,其中最为无耻的一条是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西方国家为了换取苏联出兵,自然愿意牺牲中国的利益,直到二战后,中国才彻底知道这一条约的实际内容。蒋介石当然不能接受这一条约,他派出他的儿子蒋经国亲自前往苏联,足以体现蒋介石对此事的重视。

蒋经国据理力争,引经据典证明中国对外蒙古的合法性,蒋经国称“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在这样情形之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但斯大林是一个坚决的强权即真理的信仰者。

他毫不留情的指出:“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

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并且说出了一句虽然难听,但掷地有声的话:“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不得不承认,虽然这句话在当时看起来对中国十分残酷,但也蕴含着国际政治中颠扑不破的真理。

面对斯大林的强硬态度,而且此时苏联更占据着中国东北,而国民政府也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战上面,贫弱无力的国民政府只好吞下这一结果,选择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蒋介石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外蒙自北京政府时代民国十一年起,在事实上已脱离了祖国而宣告独立,如今已届二十五年……如果外蒙以友好的精神循合法的程序,提出他独立的愿望,我们政府自当予以承认。”

但后续的事实表明,苏联在外蒙古的公投根本没有遵循所谓的自决原则,但此时为时已晚,中国已经承认了外蒙古独立,覆水难收。

蒋介石的后悔

1949年后,蒋介石逃亡宝岛台湾,流亡后的蒋介石宣布与苏联断绝一切“外交关系”,并在1952年于联合国指控苏联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蒋介石同年在内部会议上承认:“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愿负其全责。

这是我个人的决策,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放弃外蒙古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绝非谋国之道”,“对总理、对革命、对国家和人民应该引咎自责”。可以看出,承认外蒙古独立承认实在是蒋介石最为后悔的决策之一。

但实际上,蒋介石的后悔除了不甘,也更多的是一种甩锅,他把内战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苏联违背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对解放军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放弃外蒙古却没能让苏联遵守承诺。但实际上蒋介石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的无能和腐败,而不是苏联的援助。

但外蒙古的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悲剧,今天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宝岛台湾仍未回归。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从中国失去外蒙古的惨痛历史中汲取经验,只有增强自身力量,才有能通过和平手段争取胜利的可能,一味指望外交和妥协,没有强大的实力为自己站台,那么即使再怎么嘴上战栗,也是得不到胜利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新荣新媒体 X3.2  © 2015-2020 新荣新媒体版权所有